口腔巴巴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109|回复: 0

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依次为

[复制链接]

!ijoined!: 0 !join_unit!

!iplan!: 0 !join_unit!

271

主题

276

帖子

3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0859
发表于 2015-3-10 17:29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试卷: 第八单元 龋病


[单选题]

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依次为








A. 透明层、细菌侵入层、脱矿层、坏死崩解层

B. 透明层、脱矿层、细菌侵入层、坏死崩解层

C. 细菌侵入层、脱矿层、透明层、坏死崩解层

D. 细菌侵入层、透明层、脱矿层、坏死崩解层

E. 脱矿层、透明层、细菌侵入层、坏死崩解层


参考答案: B


本题解释:
形成龋洞后的牙本质龋自病损深部向表面可分为四层:
1.透明层(硬化层) 本层在病损深部脂肪变性层的表面,由于变性的牙本质小管内有矿物盐沉着,管腔被封闭,其中折光率与周围基质相似,故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透明状。有时,在细菌侵入之前,部分区域牙本质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细菌酶的作用下,细胞膜等有机成分发生脂肪变性,光镜下呈云雾状,曾称此区域为脂肪变性层。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,也可发生矿物盐晶体的沉着,形成透明层。
2.脱矿层 位于透明层的表面,是在细菌进入前,酸已扩散至该区引起脱矿,故其中并无细菌。由于脱矿,有色素沉着而呈淡黄色。
3.细菌侵入层 该层在脱矿层表面,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,有的小管被细菌所充满,小管扩张呈串珠状。最先侵入的可能是产酸细菌,随后进入的可能是产酸和蛋白溶解的混合菌。小管壁脱矿后,有机物基质被蛋白溶解酶分解,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。有的坏死灶呈卵圆形与牙本质小管平行,坏死灶内充满坏死的基质残屑和细菌。此外,细菌并可沿牙本质小管侧支扩张,因而形成的坏死灶与牙本质小管呈垂直,也可由于脱矿后基质内的纤维收缩而成为与小管垂直的裂隙。
4.坏死崩解层 这是牙本质龋损的最表层,也是龋洞底部的表层,此层内牙本质完全破坏崩解,只是一些坏死崩解的残留组织和细菌等。
【该题针对“第九单元 龋、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,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”知识点进行考核】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口腔巴巴 ( 豫ICP备16030989号 )

GMT+8, 2024-5-2 15:01 , Processed in 0.057332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